縱觀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工程師文化”似乎沒有一個準確的官方定義。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創新、開放、共享是他們面對技術時的準則,也逐漸成為他們信奉的一種“工程師文化”。如果選擇一個詞來代表這種文化,或許“開源”更為適合。開源可以看作源代碼可開放共享的開發模式,具有自由開放、共建共享的特性。開源最初只是一個邊緣化的活動,但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基礎軟件開發的重要選擇。在螞蟻集團開源技術委員會、基礎設施技術委員會何征宇看來,開源和基礎軟件開發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螞蟻集團將這個理念帶到了中關村論壇。2023年度中關村論壇的主題為“開放合作·共享未來”。螞蟻集團以“開放自研核心技術,攜手探索技術高地”為主題參加展會,并首次披露螞蟻的整體開源版圖和9大核心開源項目。從螞蟻集團的開源版圖和核心開源項目中,可以清晰看出螞蟻集團一直以來貫徹的理念——聚焦基礎軟件技術,通過積極開源來推動國內基礎軟件技術整體進步,并為國內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動力。
開源催化基礎軟件生長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基礎軟件作為底層的“基礎設施”,是整個軟件行業共同的支撐。但是長久以來,我國的軟件行業更重視應用軟件的開發,對于基礎軟件的自主研發意識較薄弱,這也使得基礎軟件成為軟件產業的短板。
除此之外,對于經歷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來說,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基礎軟件的作用日益凸顯。在發展磨合中,國內企業對于基礎軟件的需求也逐漸趨于一致——成本可控、安全穩定。
螞蟻集團看到了國內軟件市場的短板和需求,將自主研發和技術開源聚焦在了基礎軟件上。何征宇表示,螞蟻集團早期面臨大量的支付場景,對于穩定性和安全性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但是如果希望國外基礎軟件達到這種標準就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因此,為了保證成本和效率,螞蟻集團選擇自研基礎軟件并開源。
“螞蟻開源,就是要把最核心的自研基礎軟件技術開放出來,把對社區生態發展和行業技術發展有影響力的技術開放出來。”何征宇表示。
螞蟻集團在今年中關村論壇中首次展示螞蟻開源技術全版圖以及9大核心開源項目,展示螞蟻在數據庫、操作系統、云原生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積極開源的進度。此外,本次論壇上,螞蟻集團的“Z字庫生僻字解決方案”將作為“漢字拾光計劃”的一個部分向社會開源,這一板塊中將展示這一解決方案及生僻字背后的故事。同時,展會中也將同步展示螞蟻集團的技術版圖,在隱私計算、區塊鏈、圖計算、分布式數據庫、綠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根技術領域不斷鉆研,助力數實融合。
基礎軟件技術的開源對行業突破技術瓶頸,乃至“卡脖子”技術難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重點突出了開源相關內容。開源能夠集眾智、采眾長,加速軟件迭代升級,促進產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生態完善,已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
“一方面這是螞蟻集團的態度,我們愿意將我們擅長的技術和項目拿出來與社會分享,另一方面,我們想通過開源促進整個軟件行業的健康發展。”何征宇認為,目前如何篩選、壯大真正好用的基礎軟件是一個難題。開源則可以成為篩選的評判標準——讓基礎軟件通過開源更開放、直觀地面對開發者,也讓經得起打量的基礎軟件可以脫穎而出。
不僅如此,何征宇堅信:“好的基礎軟件是迭代出來的。”而開源為基礎軟件同時提供了多雙眼睛,也將基礎軟件置于更多觸達不到的場景中,這無疑加快了迭代的進程。
這不只是基于業務的需要,更是一種企業的責任和擔當。“螞蟻集團對于開源的期待,是回歸到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愿意把代碼分享出去,讓大家一起看、一起去修改,我們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科技創新力與技術繁榮。”何征宇稱,“我們希望在螞蟻集團自身場景進行大規模實踐后,將這些技術開源與上下游伙伴一起平等協作,共同推動行業技術向前。”
項目+人才 打造良好開源生態
雖然開源既能夠降低技術發展的成本,又能夠更有效地吸納智力資源,但是現實情況是,目前在國內開源項目的技術領域分布上,基礎軟件技術的占比較小。究其原因,繞不開國內基礎軟件技術的發展與開源存在難點——沒有掌握國際技術標準主導權;基礎軟件技術人才儲備不足;基礎軟件生態配套弱;前期投入大、研發周期長。
其中,基礎軟件生態配套弱是行業甚至國家尤為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開源生態的重要貢獻力量,參與國際開源社區協作的開發者數量排名全球第二。企業“擁抱”開源趨勢明顯,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近90%。國內開源基金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但總體而言,國內開源生態建設尚處起步階段,面臨發展基礎較弱、底層技術掌控不足、開源文化氛圍不濃等制約因素。
為此,政策支持層面已經開始持續發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補齊關鍵技術短板,重點強化自主基礎軟硬件的底層支撐能力,推動自主開源框架、組件和工具的研發,發展大數據開源社區,培育開源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名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建立開源生態”,“大力推廣成熟的開源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打造良性互動的開源社區新生態。”
而在企業層面,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國內企業正在通過開源這種形式積極參與技術生態的構建。螞蟻集團開源發展了十幾年,積累了近900個開源倉庫,近百個社區頭部開源項目。其開源技術領域涉及數據庫、操作系統、隱私計算、云原生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另外,《2022中國開源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螞蟻集團共有348個活躍開源項目,總活躍程度和總影響力均位居中國企業前三位。
除了積極參與生態構建外,何征宇還認為,打造開源生態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在何征宇看來,目前國內亟需的不只是基礎軟件的開發人員,還包括開源生態的統籌管理人員。“一方面,需要加強校企聯合,提高開發人員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有管理人員從商業、市場、廠商的角度將工程師的能力聚集起來。開源生態搭建需要的不只是會寫軟件的人,還有能夠將軟件交付出去并創造更大價值的人。”
在此方面,螞蟻集團參與技術生態構建的過程中,為國內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創新力的生長提供助力??梢钥吹?,多年來,螞蟻集團積極參與數字化人才培養,促進行業技術人才生態建設,OceanBase、螞蟻鏈、支付寶技能認證助力構建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人才生態所作出的嘗試,也為開源生態的構建輸入“血液”。“開放的代碼、社區可以為很多人帶來更多的機會。”何征宇表示。文/李濛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