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運河森林公園遠眺,副中心藍綠交織、水天一色。(資料圖)記者 常鳴/攝
2022年,副中心細顆粒物(PM2.5)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各項污染物濃度均達歷史最優水平,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創歷史新高,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72天,優良率提高至74.7%。
【資料圖】
數據顯示,2022年,城市副中心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降至62、29、3微克/立方米,均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全年出現重污染天數(扣除沙塵)3天,同比減少7天。降塵量達到市級考核標準。1-11月,全區降塵量為3.9噸/平方公里·月,較2021年均降塵量改善7.1%。
內部:錨定目標不退不讓
去年,城市副中心以PM2.5等大氣監測指標和揚塵違規線索等共享數據為依據,深入18個屬地共110余處點位開展“一對一”“面對面”指導幫扶,分析研判污染源頭、精準定位突出問題。建立覆蓋各街道鄉鎮和重點工業園區的VOCs監測評價網絡,全年收到熱點網格報警381個、排查點位1524個,巡查在線監控設施企業9887家次,為區域性、結構性污染防治措施探索提供數據支撐。
在持續優化車輛結構方面,全年國四營運柴油貨車較年初減少212輛,累計淘汰巡游出租汽車328輛、柴油公交車17輛,現有新能源公交車占比89%,首末站均在城市副中心的線路配備新能源車輛率實現100%。城區范圍4.5噸以下新能源環衛作業車輛電動化率100%。相關部門全年檢查施工工地及物流企業1004家,監督性抽測非道路移動機械4311臺次,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日常執法檢查2450項次。
同時,城市副中心推進含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按照生產領域全覆蓋、流通領域問題導向原則,加大含VOCs涂料、膠黏劑抽檢力度。建立重點工程項目臺賬,召開副中心綠色建筑推進會,推動部分工程率先采用綠色環保材料。強化工業企業VOCs深度治理。完成7家重點企業“一廠一策”精細化治理工程,推進7家企業完成重污染績效提級,組織11家企業開展綠色診斷,推動精細減排。編制通州園綠色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將綠色低碳指標評價納入園區準入政策。嚴格固定污染源監管。先后完成355組成品油、15組NOx還原劑抽檢和38組柴油風險監測,全年公交車、環衛作業車柴油削減使用量分別為203.3萬升、103.5萬升,檢查加油站油氣回收785家次、涉VOCs排放企業2483家次、餐飲行業4654家次。
此外,城市副中心先后出臺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渣土車智慧監管系統建設等改革方案,開展施工揚塵執法檢查5198項次,查處渣土車1258起、違規工地1231起。著力提升道路清掃保潔機械作業率,重點發現渣土車遺撒、帶泥上路等典型問題,及時通報、督促屬地迅速整改。2022年1-11月,全區TSP濃度較2021年改善14.3%。城市副中心還啟動了衛星遙感裸地監測項目,推廣三項揚塵抑制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6.7萬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達99.98%。
協同:形成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治污機制
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在污染防治、聯合執法、統一標準等領域加強合作,形成了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治污機制。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厚植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區生態環境局強化與北三縣協同聯動,牽頭編制通廊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意見,成立區域重大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等機構,健全定期會商、數據共享、應急聯動等機制,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等7大領域20余項重點工作任務。同時,推進與北三縣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統一,梳理現行13項北京市地方法規標準及通州區重污染應急等工作要求,為實現協同治污下好“先手棋”。
城市副中心與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唐山市生態環境部門簽訂《通州區、寶坻區、唐山市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機制框架協議》,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聯建聯防聯治合作機制,成立通寶唐區域重大環境事項聯防聯控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信息通報、數據共享等系列機制。推進大氣污染協同治理與水環境污染協同管控,三地不定期對交界區域內廢氣重點排放單位及交(跨)界流域排污口管理情況開展摸排檢查、執法監測。建立聯動預警響應機制,在空氣重污染期間按最嚴標準、最高要求實施統一管控,在突發生態環境污染事件時實現一方行動、多方跟進,聯手將影響降到最低。
加快流域協作,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市簽訂《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議》,動態更新兩地流域風險源企業清單,對涉危險化學品等重點企業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模擬交界區域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組織聯合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突能力。促進水質提升,建立通州、河北生態水務四方聯動機制,明確潮白河左右岸等交界區域監管責任,每月對潮白河5個斷面主要污染物濃度開展監測并及時共享數據,潮白河吳村國考斷面水質已穩定在Ⅳ類水平。強化指導幫扶,協助大廠縣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市政管網配置情況調研,明確洗浴等經營服務類單位配套污水處置設施建設及違規處罰主體,助推水環境執法監管能力提升。
制定通武廊地區生態環境聯動執法工作方案,利用熱點網格、點穴執法等方式提升效能,破解交界區域監管難題。建立高效會商機制,與北三縣召開聯防聯控對接會,組建綜合執法工作聯絡群,在空氣重污染、重點時段保障期間定期通報執法進展、分享管控經驗。拓寬聯合執法領域,定期針對進京路口、揚塵污染、跨區域生態環境信訪等領域組織聯合執法,不定期開展跨界流域排污口巡查,發現問題均登記備案并由屬地督促整改落實到位。
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將以更高標準和更大力度落實通寶唐、通武廊區域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機制,持續深化干部實崗交流鍛煉,與三河縣、香河縣互派骨干力量交流學習,建立“一對一”部門協作機制,以交叉互查、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助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能力整體提升??v深推進移動源協同治理,健全區域執法會商和聯勤聯動機制,推動實現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協作。
關鍵詞:
推薦閱讀